以前许多同学跟我有相同的经历,课堂上老师一叫名字,脸就红到耳根,社交恐惧症相当严重。然而,经过复读这一年,我实现了从社交恐惧者到“卷王”的转变,现在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。
曾经的社恐时光
我以前特别害怕社交,整个高三都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坐着,用书本遮住脸,生怕和同学们有目光的交汇。高考没有考好,我躲在屋里哭了整整三天。来到长沙的复读班,我依旧保持着“隐形”的状态,早读时把头深深埋进书本里,下课后就趴在桌子上装睡,甚至去食堂也要等到同学们都走光了才敢动身。
被逼出的第一次举手
首个月考,我的数学成绩只有68分,班主任便把我叫到办公室,他指出了试卷上那些课堂上讲过的错题,询问我是否没有听懂。他紧接着将教案塞给我,要求我在第二天的早自习上讲解题目。那一个晚上,我面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了十遍,紧张到无法入睡。到了第二天,站在讲台上,我的声音颤抖不已,但当我看到有人点头表示理解,便稍微放松了些。讲解完毕后,教室里响起了掌声,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被人注意到的感觉。
刷题小组里的胜负欲
每周五下午,复读班会举行一场“题海战”。起初,我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做题,但后来我发现同桌的物理错题本比我记录得更为详尽。于是,晚上我重新抄写了错题本,并添加了批注。第二天,同桌看到后便提议我们三人一起刷题,于是我们组成了“冲刺小组”。我们每天竞相看谁先到达教室,谁的错题整理得更加清晰,甚至在课间接水也要比速度。有一次模拟考试,我比同桌多考了3分,这种相互较劲的学习方式比一个人学习有趣多了。
敢和老师讨价还价的底气
以前,我向老师提问,总是要在办公室门口徘徊许久,最终只能将问题憋回肚子里。复读班的化学老师非常严厉,他常说:“不懂装懂只会让人笑话。”有一次,我对实验题的答案产生了疑问,犹豫了整整两节课后才鼓起勇气去请教老师。没想到,老师竟然认同了我的思考方式,还让我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。自那之后,我经常光顾办公室,甚至还会和老师就最佳解题方法进行争论。
心态的转变
在复习期间,我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。我不再担心受到他人的关注,反而开始期待在课堂上展示自我。过去,我认为与同学竞争会带来压力,但现在我更觉得,带着笑容的竞争可以推动我不断进步。面对老师,我不再感到畏惧,而是将老师视为可以交流、共同探讨的伙伴。这种心态的转变,让我学习变得更加有动力。
收获的勇气
复读这一年,我学会了勇敢去争取,不畏惧竞争。我不再是那个总在角落里缩着的社交恐惧症少年,“卷”这个词在我这里不再有负面含义,它代表的是在明确目标后,敢于超越自我的决心。我深信,这份勇气将伴随我走过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之路。
总结:同学们,不必畏惧社交恐惧,也不必担忧复读的挑战。只要我们敢于勇敢地迈出那关键的一步,投身于学习的竞技之中,主动与老师沟通,就必定能在学习上有所提升,同时获得勇气与自信。请各位同学相信自己,加油!
同学们,你们在学习过程中,是否有过从社交恐惧逐渐变得勇敢的转变?快来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,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