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读班的座位布局宛如拼图,总是频繁变动,我在这年里已经更换了三次同桌。从长沙同升湖复读班的初秋时节到炎炎夏日,每一位同桌都让我在复读的道路上感受到了困惑,同时也目睹了我的成长历程。
1. 九月:“卷王”同桌的启示
阿哲是我的第一个同桌,他来自湘西。他的桌角贴着“目标浙大”的字样,做题的速度非常快。我完成一套数学真题的时间,他就能完成两套,而且还会把错题整理好。早读时,他背单词的声音特别响亮。晚自习结束后,他还会缠着老师请教问题。
起初我努力模仿他的学习方式,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背诵书本,吃饭时也手不离知识点手册。然而,在第一次月考中,我因过度劳累在考场打盹,成绩反而有所下滑。班主任告诉我,复读并非与他人竞赛速度,每个人的学习节奏各不相同。我观察到阿哲在课间刷竞赛题,这才领悟到盲目模仿他人只会扰乱自己的学习节奏。
2. 十二月:沉默同桌的默契
文理分班之后,我的新同桌小雅总是戴着口罩。她说话不多,课本上密密麻麻都是她的批注,而且数学课上她喜欢画速写。我发现她画的本子上写着“想考美院”,这才明白她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而复读的艺术生,文化课对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。
我们的交流始于一支笔尖干涸的笔。她递给我那支笔,我则帮她解决数学难题。渐渐地,我发现她在历史选择题上颇有天赋,于是我开始指导她数学,而她则教我如何从历史题目中找到解题的切入点。两个心怀忧虑的人,就这样成为了彼此的依靠。
3. 四月:分享同桌的帮助
老杨是最后一个同桌,他有个外号叫“错题本达人”。他的错题本按照失误的种类进行了分类,每个类别都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了解题思路,还附有“避坑指南”。每次模拟考试结束后,他都会把那些重点题目复印一份给我,并提醒我要小心其中的陷阱。
在他的影响下,我开始将错题本改名为“交流本”。当我写作文跑题感到沮丧时,他会拿出自己高三时期的“跑题合集”,并且传授给我“三审题干法”。我这才明白,原来那位优秀的同桌,他不仅是我的同行者,更是我的助力。
4. 不同类型同桌的相处要点
与阿哲这样的“卷王”同桌共处,切勿盲目效仿。需先审视自身的学习状况,明确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科目,进而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学习方案。若我盲目跟随他的步伐,反而可能事与愿违。与像小雅这样有烦恼的同桌相处,要更多地关注她的需求。比如,若察觉她在学习上遇到难题,应主动伸出援手,增进彼此间的信任,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协作。
5. 从同桌身上学习的方法
阿哲让我明白,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步调。学习并不在于谁学得更快,而应该注重扎实基础。比如说,在规划学习时间时,应当顺应自己的生理节律,确保学习效果。
从小雅那里,我领悟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。与同桌探讨各自学科的学习技巧,有助于我们在不擅长的科目上实现提升。例如,我们互相教授数学和历史知识,双方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。
6. 复读中同桌带来的成长
那三位同桌犹如指南针,引领我在复读的迷茫中寻得明确路径。阿哲使我领悟到跟随个人步伐的重要性;小雅让我体会到相互扶持的强大;老杨则教导我如何借鉴和吸收他人的宝贵经验。
在复读的征途上,有这样一位同桌相伴,我们不再感到孤独。他们使我领悟到,复读并非单打独斗,而是一群人携手同行,共同进步。
在与同桌们共度的这一年里,我深切感受到了每位同桌带来的独特影响。他们让我在复读生涯中不断进步,教会了我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步调、相互扶持以及交流心得。真希望每个人在求学路上都能遇到这样的良师益友,携手共进,朝着目标迈进。你有没有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令你难忘的同桌?不妨点赞、转发这篇文章,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