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落幕之后,湖南多地考生纷纷选择复读。2025年的秋季学期,新高一的学生们将统一使用新教材。这对2026届的复读生而言,新旧教材之间的差异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考验。如果处理不好,曾经掌握的知识点可能会成为失分的隐患。接下来,我们将依据湖南地区教研员的指导,为大家介绍三条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。
1. 先锁定变化清单,避免无效刷题
新教材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内容的增减、调整和整合,并非完全重新编写。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,在湖南地区使用较多,古诗文背诵的篇目有所减少,同时加入了《老子》和《庄子》的选段;在数学学科上,取消了三视图与算法初步的教学内容,转而强化了概率统计和数学建模的教学。在七月份,省教科院公布了《2026届新旧教材对照表》,其中对各个章节的变动进行了分级标记。拿到这份资料后,复读生会使用荧光笔圈出新增的C级重点和取消的D级重点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大约一周时间就能明确复习的范围,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复习工作。
2. 用“双笔记法”同步新旧体系
众多复读生长期依赖同一本笔记,新旧知识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。在此情境下,我提出一个建议,那就是可以尝试长沙、衡阳等地复读学校中普遍采用的“双笔记法”。这种方法下,笔记本的左边用来记录旧教材中的解题方法,右边则预留空白,以便于记录新教材的相关内容。比如在物理实验“动量守恒”中,旧教材使用的是打点计时器,而新教材则采用了气垫导轨和传感器。将这两种实验的误差进行对比分析,不仅能解决新旧教材同时使用的问题,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掌握。在每周日晚上的自习时间,我们安排了大约30分钟的“左右互译”练习,如果能够坚持一个月,我们的思维转换能力必定会有明显的进步。
3. 盯紧湖南卷命题风向,做“靶向训练”
湖南在出题过程中注重教材衔接期的平稳过渡。2025年的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选择了《旧学新知》,这一选择被看作是新旧知识交流的象征。在复习阶段,我们不需要过多地做外省的试卷练习,而是应该将湖南近五年的试卷按照考点进行细致拆分。同时,我们要关注“新增内容中的老问题”以及“旧知识在新的应用场景下的运用”。化学课程新增了“配合物”这一知识点,2025年湖南的考卷中,通过观察“硫酸铜溶液呈现蓝色”这一实验现象来测试d-d跃迁,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。鉴于此,我建议同学们每周都要认真完成两套本土名校的“衔接卷”,这样做比起做十套全国性的试卷效果会更好。
4. 制定合理复习计划
复习时间不多,所以必须制定一个周密且恰当的复习计划。比如,第一个月要着重识别教材间的不同点,并按照之前提到的策略,就是锁定变化清单,实施双重记录法。随后几个月,要逐步提升各科目的复习进度,每个月都有其复习的焦点。比如,第二个月要特别加强数学、物理等理科的学习,而第三个月则要重视语文、英语等文科知识。通过合理安排时间,可以有效提升复习的效率。
5. 多与老师同学交流
学习期间,不要孤军奋战。最好向老师请教,他们经验丰富,能够解答你的疑问,还能帮你规划复习方向。和同学交流也十分重要,比如可以讨论“双笔记法”的具体应用,分享彼此做湖南卷的经验和感受。集思广益,能帮助你发现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。
6. 保持良好心态
复读期间压力很大,保持积极的心态特别关键。遇到困难时,不要急躁,要明白这是很正常的现象。每当你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,就应当给自己一些肯定。例如,当你完成了一周的复习任务,就可以稍微放松一下。保持良好的心态,会让你更有勇气和信心去迎接复读的挑战。
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,要紧密围绕“变化清单、双笔记法、靶向训练”这一关键步骤,并且结合合理的规划、高效的交流和乐观的心态,这样或许能将教材中的差异转化为提高成绩的机会。在复习过程中,如果您觉得有哪项策略实施起来特别有挑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,也期待您对这篇文章给予点赞和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