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重复学习的日子里,众多同学陷入了短视频的泥潭,难以抽身。然而,你知道吗?若能摆脱这种困扰,学习效果将会有显著提升。现在,我将与大家一同探讨如何克服短视频的干扰,实现高效学习的技巧。
复读初期的陷阱
刚开始复习时,短视频就像口袋里隐藏的陷阱,随时准备侵占我们的宝贵时间。课间休息的十分钟,便能轻松看完三个搞笑的小视频;而在晚上的自习课上,躲在书本堆后面,假装在观看知识点总结视频,实则是在看一些混剪;深夜躲在被窝里,原本打算只看“最后一条”,却常常不知不觉地又刷了一个小时。那是我第一次模拟考试,文综选择题答错了23题,答题卡上的答案填错了位置,而且手机屏幕上还亮着,那是没退出的短视频界面。
手机被收的触动
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,班主任便收走了我的手机。我在办公室里站了整整半小时,他并未对我进行指责,只是拿起自己的手机,打开备忘录,对我说:“你那些快速浏览的历史时间轴,不如花上三十分钟自己动手画一张。”那一晚,我回到宿舍,面对着黑屏的手机久久未能动弹,突然意识到,没有短视频的夜晚,竟然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,这让我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思。
戒断反应的应对
戒掉短视频的第一个礼拜,感觉像是身体在经历戒断的过程。做题时,总忍不住想要掏口袋,发呆时,手指会不由自主地在桌面上划来划去。我感到有些手忙脚乱,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应对的方法。我在笔袋里放了一块橡皮,每当想刷手机的时候,就反复地捏它;我还把手机的壁纸换成了错题本的照片,每次解锁手机,就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,这样就能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。
笔尖节奏的建立
在整理数学错题的过程中,我真正体会到了转折。曾经有一道解析几何题,我花了40分钟才解开,当画出正确的辅助线时,那种满足感远胜于获得100个赞。于是,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:在早自习前用15分钟背诵单词,午休后用10分钟整理笔记,晚自习期间则去操场跑两圈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专注行为,逐渐形成了一种规律的学习模式。
戒掉即时满足
在复习阶段,我有时会借用老师的电脑查找资料,但突然弹出的短视频广告让我感到很烦。直到那时,我才意识到,我戒掉的并非短视频本身,而是对“迅速获得快乐”的依赖。以前,我刷视频是为了躲避难题,而现在,当我遇到难题时,我会主动翻开课本寻找答案,而不是通过刷手机来转移自己的焦虑。
高考时的淡然
高考前夕,我点开了久未使用的短视频软件,映入眼帘的是满屏的“高考加油”字样,浏览了三条便迅速关闭了。那些刻意制造的感动,实则不及手头那本泛黄的错题集来得让人安心。走出考场那一刻,口袋中的手机默默无声,宛如一枚平凡的通讯工具。经过一年的复读生活,短视频已从生活必需品转变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