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的高考生物试卷中,遗传题目,尤其是基因系谱图的分析题目,往往被视为“重头戏”,这使得很多复读生容易在这些题目上失分。然而,长沙明达复读班的生物教师,经过三年的努力,总结出了一套“四步速解法”,这套方法能帮助学生迅速解决那些复杂的系谱图问题。
第一步:先判“显隐”,看“无中生有”
在明达复读班的课堂上,老师经常提及系谱图中的奥秘,“无中生有”代表隐性遗传,“有中生无”则代表显性遗传。当双亲表现健康却育有患病子女时,这种遗传病通常是隐性的,例如白化病。而如果双亲本身患病,却生出了健康的子女,那么这种遗传病就属于显性遗传,比如多指症。2025年湖南的模拟考试试卷中,“多指系谱图”这一部分,Ⅱ-3和Ⅱ-4个体都出现了病症,而Ⅲ-1个体则保持健康,这可以直接推断出该病症为显性遗传,因此可以排除隐性遗传的可能性。
第二步:再定“位置”,找“性别关联”
明确基因的显隐性之后,需要进一步确定其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。有经验的复读生明达总结出了两个关键点:对于伴X隐性遗传,表现为“男性患者的母亲必定患病,女性患者的父亲必定患病”,例如红绿色盲;而对于伴X显性遗传,则是“父亲患病则女儿必定患病,儿子患病则母亲必定患病”,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。若不符合这些规律,男女患病比例大致相等,接近1:1,那么这通常就是常染色体遗传的表现。2025年的真题中提到的“血友病家系图谱”显示,男性患者占多数,这一现象与“交叉遗传”规律相符,有助于我们迅速确定伴X隐性遗传的存在。
第三步:标“基因型”,用“填空法”
在系谱图中,我们用字母来标注个体的基因型,其中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,而隐性基因则用小写字母标注。明达老师建议我们先记录已知的基因型,然后再逐步推断那些未知的。比如,显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,如果双亲都是Aa,而子女表现正常,那么子女的基因型就是aa。对于不确定的个体,我们用“_”来代替,例如A_,然后通过分析亲子代之间的关系来补充完整。这样做可以防止遗漏基因型的组合,从而降低计算中的错误率。
第四步:算“概率”,分“步骤乘加”
计算概率存在一定难度,明达复读班采用“逐步分解”的策略:首先计算亲本产生配子的概率,接着计算子代组合的概率。遇到多种情况时,运用“加法原则”将各种情况下的概率相加。以计算“Ⅱ-5与Ⅱ-6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”为例,需先明确两者的基因型及其比例,然后分别计算每种组合的患病概率,并将它们累加起来。这种方法相较于直接套用公式,出错的可能性更小。
明达复读生学会了这种方法,他们在做遗传题时的准确率显著提升。遗传题本质上是逻辑推理问题,只要牢记“显性或隐性看结果,基因位置看性别,基因型要填对,概率计算要逐步进行”,即便是复杂的系谱图也能轻松应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