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湖南复读圈里,数学成绩好坏常常决定了能不能“逆袭”。好多基础只有 50 分左右的学生,进复读班经过一年训练,能突破 120 分。长沙明达中学复读部的李建国老师,用他独创的“错题本三阶用法”,帮近千名学生实现数学成绩飞跃。他说错题本是提分的“病历本”,会用才能提升成绩。
1. 给错题 “贴标签” 拒绝盲目抄题
很多学生的错题本就是习题集的复刻,工整却没用。李老师强调要给错题分类贴标签。让学生用不同颜色标错误类型,红色写 “知识点盲区”,像三角函数公式记错;蓝色标 “思维误区”,如忽略定义域;黑色记 “计算失误”。
去年考上中南大学的王同学回忆,第一次整理发现 60% 的错题是重复的“计算粗心”,从此明白刷题不如先改习惯。
2. “三步复盘法” 让错题 “开口说话”
李老师的 “三步复盘法” 在湖南复读生中流传很广。一是当天错题当天复盘,写下 “当时为什么错”;二是周末重做错题,标注 “现在是否还错”;三是考前一周只看 “反复错 3 次以上” 的题。
他举例,解析几何大题常错在联立方程计算,学生要在错题旁写下“消元时先看系数是否为 0”,把教训变成条件反射。同升湖复读部学生用这方法后,中档题正确率有明显提升。
3. “错题变式训练” 从 “会做一道题” 到 “会解一类题”
李老师说真正的高手能让一道错题变出 10 道新题。他建议在错题本旁留白做变式训练,比如把函数题的 “求最值” 改成 “求单调性”,把数列题的 “等差” 换成 “等比”。
去年数学从 53 分到 127 分的张同学分享,他把立体几何错题的“证明垂直”变式成“求二面角”,高考遇到类似题型就有思路了。
4. 错题本使用的时间安排
在时间安排上,要合理规划。每天晚上抽出一定时间整理当天错题,按照前面说的方法贴标签和复盘。周末专门拿出时间重做错题,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。考前一周就聚焦反复错的题目,强化记忆。
比如,学生可以每天花半小时整理错题,周末用两小时重做。这样可以保证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和复习。
5. 错题本与教材和练习册的结合
错题本不能孤立使用,要和教材、练习册结合起来。整理错题时,对照教材看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,及时查漏补缺。同时,做完练习册的题后,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。
例如,在做练习册时遇到三角函数的错题,就去教材上再看看相关公式和例题,加深理解。
6. 鼓励学生坚持使用错题本
使用错题本是个长期过程,学生要坚持。开始可能觉得麻烦,但只要坚持下来,效果会很明显。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,让他们看到进步。
像李老师就经常鼓励学生,很多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后,成绩都有了提升。
总结:数学提分没有捷径,用好错题本可以少走弯路。复读生与其盲目刷大量新题,不如吃透错题,让失误成为进步阶梯。大家在使用错题本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?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,记得点赞和分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