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一年的复读,原以为能够实现一次精彩的逆袭,但最终却陷入了诸多困境。现在,我将根据个人经历,向那些正在或计划复读的同学们传授一些心得体会。
1. 重新设计学习方法
我是2025年的长沙理科考生,首考成绩是512分,经过复读后分数提升了51分。起初,我以为复读只是多学一年题目,所以在前三个月里,我还是按照以前的学习节奏进行,上课只是抄笔记,晚上的自习时间用来做题,对于错题也没有进行回顾。结果到了10月份的月考,分数只提高了9分。后来我才意识到,如果不重新制定学习方法,复读其实只是在浪费时间。
2. 重视教材变动
2025年湖南将采用新教材,其中语文、数学和物理科目均有内容删减。老师曾提醒过我,但我并未重视。最终,高考时我在语文默写和数学大题上失了30分,全班46人中就有28人因这一原因丢分。复读时切勿重蹈“经验主义”的覆辙,教材的变动需要与考纲相对照,进行相应的删减。
3. 远离电子产品
先前两周我还能保持自制,但从第三周起,每晚都会刷短视频至深夜。12月份的模拟考试中,英语阅读错了八个题目,老师因此没收了我的手机直至高考结束。半个月后,我的阅读正确率从60%提升至82%。在整个复读期间,手机确实对学习产生了不小的干扰。
4. 珍惜一轮复习
由于我去年有选择性地听课,物理光学的部分内容我就没有学习,结果在3月份的省质检中,光学实验题失分达到了12分。一轮复习是个很好的补强机会,老师讲解得很精炼,可别过于自信而敷衍了事,因为之后就没有更多时间来弥补了。
5. 参考省排名
每次月考结束后,我都会查看班级和学校的排名,记得有两次我进入了年级前50名,那时候我总是沾沾自喜。然而,高考结束后我才明白,校内前50名大概相当于全省的第8000名左右,距离我理想的专业录取线还差了3000名左右。所以,复读时我决定参照省排名区间来制定计划,这样更可靠。我早早地开始使用APP来换算模拟考试的省排名,以此来调整我的志愿填报策略。
6. 关注心理健康
复读生认为自己无需心理支持。五月,同寝室的女生模拟考试成绩下滑,情绪陷入低谷,学校心理老师预约的时间排到了两周之后。我自发进行了两次沙盘治疗,并学会了如何缓解失眠。复读期间压力巨大,我们必须重视心理健康。
总结:希望各位能从我的经验中学习,复习时对学习方法进行全新规划,关注教材的更新,远离电子产品的干扰,好好把握这次复习机会,参考省里的排名,同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。在复读的旅程中,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,同时也请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!